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山人的博客

守望生命静美处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山里生山里长,山野之人不怕山高水深,飞奔跳跃在丛林山水之间,自由幸福的嬉戏欢歌。敏捷的动作没有一时的闲息,一会飞跳出去游玩、交友,一会儿又冲到网上,写博书怀、编织倾吐着那生活的酸甜苦辣。直率善良纯真是流淌在血液中的个性,坚强朴实坦诚热爱生活更是她的本质。

【原创】婆母的葬礼  

2013-01-15 22:40:48|  分类: 心情随笔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2012年农历冬月二十六日,这天风和日丽。我慈祥可亲的婆母安详地离开人世,94岁高龄的婆母无疾而终,豪无痛苦,全村的人都说老人是善终,是有福之人。儿女们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无限崇敬和深深的爱戴,按照当地将老人的葬礼按喜事来办的习俗,决定一定要为母亲举行一个既传统又热闹而隆重的葬礼,也是为了了却母亲一向喜欢热热闹闹的遗愿,好好送母亲最后一程,以慰母亲的在天之灵。

婆母去世了,做道场的先生根据母亲的生辰八字和属相,确定了婆母遗体在自家堂屋停放三天和安葬的具体时间。

在母亲去世的当天,我们请农村专门的葬礼乐队来吹吹打打,乐队共六人。他们卖力地轮换吹打着好几种长号、大鼓、二胡、锣钹等,通过带来的高音喇叭把声音放大到极限,把整个葬礼弄的热闹非凡。让婆母走完她最后风风光光的路程。

次日下午,1:30至5:00做家祭。披麻带孝的30多个孝子孝孙们面向婆母的灵柩跪在地上,在司仪的指挥下开始了祭奠仪式,在近四个小时的家祭仪式中,司仪配乐诉说婆母勤劳、善良的品格和孝敬老人、养育儿女经历千辛万苦艰难的一生。使在场的人都泣不成声,子孙们忍不住放声大哭。

第三天凌晨6:00,儿女、孙辈及重孙辈准时在司仪的指挥下,为婆母举行送行仪式。仪式开始,儿女、孙辈及重孙辈围在灵柩周围,最后再看上老人一眼,依次用手轻轻抚摸老人的遗容,并向老人的手中轻轻投放几枚硬币,让老人在阴间有钱用。之后,围着灵柩转三圈同时大声呼喊妈——!奶奶——!老祖——!这喊声真是撕心裂肺!感天动地!

    7:30准时出殡,此时锣鼓唢呐大作,我婆母的棺木从堂屋移到了场院。开始抬着棺材上路了,棺木一共有八个小伙子抬,妇女们挑着纸做的灵房子、洗衣机、汽车、冰箱、空调等等。吹着唢呐、敲着锣钹的乐队和放鞭炮的队伍走在棺木的前面开路,然后是长子、长孙端着灵牌、遗像走在前面,其次是披麻带孝的亲人们跟在棺木后面,最后就是参加葬礼的村民们跟在亲属的后面,一路蜿蜒地顺着山路先绕村子一周才向墓地走去。到了墓地,将婆母的棺木推进了公公墓地旁,这就是合葬了。意思是公公和婆婆又是一家人了。最后填上土。让婆婆终于入土为安了。

婆母一生善良、自尊、勤劳、节俭、坚韧,是生活的强者。我公公五年前去世,那时,已89岁高龄的婆母失去老伴万分悲痛!从此,婆母常常一个人久久站在公公遗像前端详着、思念着自己的老伴-----。婆母第一次婚姻是嫁到陈家并生下一女,不久心爱的丈夫就抛下她们母女不幸去世。过了几年,经人介绍婆母带着年幼的女儿再嫁到比自己小五岁的何家,到了何家婆母又生了五个孩子,在那个穷困的年代,缺医少药,婆母带到何家那个大女儿不幸去世,留下一个没娘的外孙女由婆母抚养,这个女儿的离世给婆母的打击太大了!但不管生活有多艰难,婆母都是家庭的顶梁柱!日子再苦她也要送孩子们读书,特别是供她最宠爱的长子——我丈夫上大学,婆母不知吃了多少苦,为了给儿子凑学费,起早贪黑上山捡螺丝喂鸭子好多下蛋拿到集市上换钱让儿子学习呀!

婆母一生善良、乐于助人,在村子里人缘很好,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,送葬的人也很多,除自家儿女、孙辈及重孙辈以外,有的还特意从外地赶回来为老人送最后一程,除了亲戚、四邻乡村几乎都加入了送葬的行列,送葬的队伍排了很长很长,葬礼十分隆重。

为了答谢给婆母送葬及帮忙的亲朋好友们,我们设宴三天请了所有来宾。

(婆母葬礼让我最痛心和遗憾的是,我所拍摄葬礼全过程的图片,因相机储存卡出问题,所有照片全部丢失了!)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36)| 评论(1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